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2023年和远气体研究报告 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进展顺利 世界时快讯

2023-05-06 11:08:52 来源:天风证券

1.和远气体:湖北气体龙头,国内领先的综合型气体公司

1.1.公司简介:拥有近20年历史,国内领先的综合型气体公司

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11 月,2012 年 7 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20 年 1 月在深交所挂牌 上市,成立至今已有近 20 年历史。公司前身是于 2003 年成立的宜昌亚太气体有限公司; 2004 年,公司投资建设全液化空分设备,开始液态气体生产、销售业务;2006 年,公司 开始涉足管道供气和现场制气领域,确立了“以瓶装连锁为核心、以液态基地为保障、以 现场供气为支持”的经营战略,开始通过新建、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 自 2012 年开始,公司依托气体分离技术将经营战略升级为“双翼战略”,即以工业气体 产业为基础,以节能环保产业为拓展方向。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各类气体产品的研发、 生产、销售、服务以及工业尾气回收循环利用。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分子公司 26 家,终 端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广泛服务于化工、钢铁、食品、家电、机械等基础行业以及半导 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 气体公司。


【资料图】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司主营液态气体的生产与销售;第二阶 段,公司不断通过新建、收购、控股、参股、整合等多种方式建设瓶装连锁终端,以支持 液态气体的销售。在实践中公司逐步确定了“以瓶装连锁为核心、以液态基地为保障、以 现场供气为支持”的经营战略;第三阶段,公司将经营战略升级为“双翼战略”,即公司 在夯实原有的工业气体业务基础上,开展以工业尾气回收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 “瓶装气体、液态气体、现场制气、管道供气”四种供气模式满足了客户对气体的个性化 需求,为客户带来了成本降低、节能环保的高附加值服务,同时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为 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目前公司主要有六大业务板块:大宗气体、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 尾气回收、清洁能源、工业级化学品。公司结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宜昌化工 园、潜江化工园的资源、能源、区位等优势,利用园区内丰富的氟、硅、氯、碳、氢、氨、 硫等基础资源,结合公司在合成、分离和提纯方面的技术优势,向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 (氟基、硅基、氯基、碳基、氨基等)、硅基功能性新材料(氨基、乙烯基、环氧基、酰 氧基、烷基、苯基、硫基等)以及前驱体、同位素、气凝胶等高端产业链延伸。

2022 年营收增长明显,气体销售为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结构来看,公司目前已经形成 了以普通气体、特种气体、清洁能源以及工业化学品及新型材料组成的产品矩阵。2022 年,普通气体占公司总营收的 48.78%,特种气体占公司营收的 7.41%,清洁能源占公司营 收的 5.98%,工业化学品及新型材料占公司总营收的 35.1%。分行业结构来看,公司目前形 成了 2022 年其他业务收入(委托加工、租赁等)占公司营收的 2.73%。

1.2.股权结构健康,湖北国资背景投资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股权结构健康,湖北国资背景投资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 12.19%。根据公司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前五大股东杨涛,交投佰仕德(宜昌)健康环保产业投资中心 (有限合伙),杨峰、长江成长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长阳鸿朗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持股比例分别为 20.97%、12.19%、7.53%、6.46%、4.52%。其中交投佰仕德为湖北国资背景 投资公司,杨涛、杨峰、长阳鸿朗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公司员工及公司员工持股 平台,股权结构健康。

1.3.管理团队稳定,重视人才队伍培育

公司高管团队稳定,具有多年行业经验。

重视人才梯队培育,关注人才成长。截至 2022 年底,公司有研发人员 70 余人,经过多 年的外引内培,已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和开拓性技术研 发人才队伍。团队成员长期在工业气体行业从事技术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生产运行管理 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作为实 现战略目标的核心资源,制定了完善的员工培训及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员工帮护培育、成 长等管理机制与措施,重点规划设计了三支人才队伍(管理职务序列、专业技术序列、技 能操作序列)的成长通道和培养体系;建立持续培养、择优任用的长效机制,为员工提供 价值体现的广阔舞台。另外,公司严格按照“拓疆强基”三年人才战略,紧紧围绕气体合 成、分离、纯化、低温等核心技术,不断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增加研发实力。

1.4.业务重大转型,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将于2023年分批建成投产

转型电子特气,建设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2021 年,公司结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 划以及宜昌化工园、潜江化工园的资源、能源、区位等优势,利用园区内丰富的氟、硅、 氯、碳、氢、氨、硫等基础资源,以及公司在合成、分离和提纯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始向 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氟基、硅基、氯基、碳基、氨基等),硅基功能性新材料(氨基、 乙烯基、环氧基、酰氧基、烷基、苯基、硫基等)以及前驱体、同位素、气凝胶等高端产 业链延伸。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这两类产品是公司打造未来核心竞 争力,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气体公司”发展愿景的重要支撑。

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进展顺利,将在 2023 年逐步分批建成投产。根据和远气体公司公告, 公司正在加快建设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和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并 将在 2023 年逐步分批建成投产。建成后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太 阳能电池、光伏、光纤、玻纤、树脂、硅胶、改性涂料、重防腐等行业,作为清洗剂、腐 蚀剂、保护剂、催化剂或原材料使用。

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 1)项目概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占地面积 880 亩,一期主要产品包含电子级三氟化氮、 六氟化钨、六氟丁二烯、三氯氢硅、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正硅酸乙酯、硅烷、乙硅烷 等电子特气,以及氨基、乙烯基、环氧基、酰氧基、烷基、苯基、硫基等系列硅基功能性 新材料 2)投资规划: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 50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 30 亿元,建设氟硅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项目。该项目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 方式,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投资 20 亿元,建设周期 24 个月,二期项目投资 30 亿元, 建设周期 24 个月。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等产品 24.135 万 吨。

公司 23 年 3 月 9 日公告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新增电子级硅烷项目。根 据公告,电子级硅烷气主要由三氯氢硅、催化剂等经过两级歧化反应、蒸馏、提纯而得。 纯度 3N~4N 称为工业级硅烷,纯度在 6N 以上的称为电子级硅烷气,公司采用先进的 生产工艺,生产出的产品可稳定在 6N 级以上,可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公司生产电子 级硅烷所需原材料主要为三氯氢硅,由上游 8 万吨/年光伏级三氯氢硅生产装置建成后获 取,公司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与市场价格灵活安排用于电子级硅烷生产的三氯氢硅产量及 对外销售量。电子级硅烷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等电子行业、平板显示器行业、非晶硅 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制备高纯多晶硅及高纯碳化硅、氮化硅微粉。本次新增的电子级硅 烷项目,是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审慎决策的,总体规划产能为 5000 吨 /年,投资总预算 4,883.00 万元。

1.5.营收连续7年增长,23Q1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公司营业收入自披露以来,连续 7 年同比增长,23Q1 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2016-2022 年,和远气体实现营业总收入连续 7 年同比增长,2022 年达到 13.22 亿元,2023 年一季 度更是达到 4.06 亿元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在外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营收的持续增长体 现了公司 2012 年以来“双翼战略”的成功。

2022 年整体发展平稳,积极布局电子特气,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持续提升。2022 年期内 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33.25%。主要原因为公司潜江项目试生产,新产品液氨销量增加, 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022 年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降低 16.69%,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下降 16.07%,主要原因有:1)公司投建潜江及宜昌两大产 业园等项目,积极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导致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增加;2)2022 年期政府补助减少,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减少;

3)2022 年期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处于 试生产过程中,2022 年期末才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影响产品毛利;4)工业气体板块,因 电价上涨、限电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加之市场价格波动引起销售价格调整,整体毛 利有所下滑。2022 年期末,公司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 26.07%,主要为公司因战略发展需要, 积极布局电子特种气体项目,新增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潜江电子特气 及电子化学品项目等投入所致。

1.6.经营规划清晰,目标23年营收50%左右增长,25年产值达50亿

公司经营规划清晰,23 年营收目标实现 50%左右增长,2025 年产值目标达 50 亿元。 根据和远气体公司公告显示,公司以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为背景,根据宜昌市委市政府“六大目标、九大产业支撑”的战略布局,制定了公司未来五年(2021-2025 年) 的“十四五”战略目标,力争“十四五”末年产值达到 50 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国内气体 行业前列。同时公司在 2022 年年报中披露了 2023 年的经营规划,提出了“一个目标、两 个方面,抓好六大重点工作,全面实施十大管理提升项目”。我们认为清晰的经营规划, 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管理经营效率,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2.电子特气:国内超300亿市场,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2.1.电子特气种类繁多,纯化、混配等是气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特种气体(Electronic Specialty Gases,ESG)是一类高纯度、高品质的气体,被广 泛用于半导体制造、显示面板、半导体照明、光伏等高科技领域。电子气体包括大宗电子 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半导体照明、光伏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 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二大制造材料,仅次于硅片,占晶圆制造成 本的 13%。电子特种气体主要应用于光刻、刻蚀、成膜、清洗、掺杂、沉积等工艺环节, 主要分为三氟化氮等清洗气体、六氟化钨等金属气相沉积气体等。

2.2.国内市场25年有望超300亿,国产化率仍低

半导体、面板、光伏、照明等领域需求旺盛,国内电子特气市场 2025 年有望超 300 亿。 国内市场未来预计下游需求增长带动半导体行业投资加速,以及“碳中和”及“碳达峰” 对光伏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电子气体需求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 SEMI 的数据,预 计 2025 中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将提升到316.60亿元,2021年到 2025年复合增长率 达到12.77%。我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电子气体增长率,未来有较大 发展空间。

电子气体市场仍以海外公司主导,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全球电子气体主要生产企业林德等 前十大企业,共占据全球电子气体 9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林德、液化空气、大阳日酸 和空气化工 4 大国际巨头市场份额超过 70%。国际大型电子气体企业一般同时从事大宗电 子气体业务和电子特种气体业务,从事大宗电子气体业务的企业需要在客户建厂同时,匹 配建设气站和供气设施,借助其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 案,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后进入者设置了技术壁垒和专利壁垒。 看好国产气体公司份额提升。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电子特气的供应链带来了不确 定性,国产气体供应商受到国内行业政策的助推,加速新品研发,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国内 气体公司产品进一步多样化,国内市场中本土企业的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2.3.大陆晶圆厂扩产带动电子特气需求持续提升

电子特气下游集成电路占比较大,大陆晶圆厂战略性扩产提升本土电子特气需求。根据 2023 年 4 月中船特气发布的公告,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全球来看,电子特种气体 应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 71%,应用于显示面板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 求的 18%;从我国来看,电子特种气体应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 42%, 应用于显示面板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 37%。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电子特种气体的需求 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为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还 存在一定差距,而显示面板产业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基地。未 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战略性扩产,本土电子特气市场有望持续提升。

全球半导体周期有望开始复苏。根据 SIA 的数据,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三月平均值)自 2021 年 12 月见顶后,截至 2023 年 1 月,已下滑 13 个月,时间维度上,已经超出历史上多次 半导体周期下行的时间。伴随着国内疫情政策优化,居民生活趋于正常,半导体周期有望 开始复苏。晶圆厂战略性扩产是 2023 年的主线。根据 SEMI 的数据,2022 年四季度,位于中国大陆 的半导体产能占到全球的 24%,该比例自 2017 年开始持续增长,我们判断未来或将持续提 升。 中国大陆的战略性扩产,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三大原因:

1)一方面体现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在全球合作持续降低,产业链全球合作效率下降的大 背景下,我国的半导体制造产能还不能完全覆盖本土需求; 2)另一方面体现在产业周期方面,逆周期扩产一直是半导体重资产企业的重要决策之一, 半导体工厂有扩产时间长(盖厂+设备导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技术资金壁垒高扩产难度 大等特点,当期的扩产决定,到最终的产能释放,往往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由于半导 体行业的周期性,在周期下行时的扩产,会让企业在下一轮周期上行时充分受益,且能获 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在产业链方面,半导体制造作为半导体产业链重要环节,战略性扩产给国产设备材料 厂商带来了进厂迭代产品的机会,和 IC 设计企业共同开发新工艺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

大陆半导体战略性扩产持续,看好全产业链国产替代,相关投资机会值得重视。根据 SEMI 的数据,2022 年四季度,位于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能占到全球的 24%,该比例自 2017 年 开始持续增长,我们判断未来或将持续提升。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为了维护我国半导体供 应链安全,我们认为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的国产替代比率有望持续提升,伴随着大陆本 土晶圆代工的持续战略性扩产,我们认为设备材料公司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导入新 客户新产线,从而为板块内相关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曲线。我们看好半导体设备材料公司 2023 年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2.4.行业政策助力,国际形势复杂,电子特气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政策助推电子特气国产化。

3.和远气体:区位优势明显,产能就绪,电子特气业务蓄势待发

3.1.公司区位优势明显,受益于湖北科技产业发展

公司地处湖北具有区位优势,2022 年省内营收占比 89%,有望受益于湖北省科技产业发 展。公司两个电子特气产业园地处华中,毗邻长江黄金航道,高速四通八达,向东可至长 三角沿线,向南可辐射珠三角经济区,向西可达成渝西部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 势,能为这些区域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伏、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产业提供迅捷优质 的服务。国内客户对电子特气、电子化学品、功能性新材料有强烈的国产替代需求,国内 市场机会较大,国外市场前景广阔。公司省内营收占比较高,2022 年达到 89%,有望受益 于湖北省科技产业发展。

湖北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 2024 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破万亿元。根据《湖北省 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到 2024 年,湖北省以光电 子信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万亿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全国“独树一帜” 的领先地位,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3.2.电子特气项目进展顺利,看好电子特气业务未来发展

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进展顺利,将在 2023 年逐步分批建成投产。根据和远气体公司公告, 公司正在加快建设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和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并 将在 2023 年逐步分批建成投产。建成后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太 阳能电池、光伏、光纤、玻纤、树脂、硅胶、改性涂料、重防腐等行业,作为清洗剂、腐 蚀剂、保护剂、催化剂或原材料使用。

4.盈利预测:

核心假设: 普通气体:大宗气体是公司创立时的核心产品,是公司成长、壮大的根本支撑,是公司打 造和保持气体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主要包括医用氧气、工业氧气、食品氮气、工 业氮气、氩气、氦气、二氧化碳、乙炔、丙烷、各类混合气等多种气体。我们假设公司在 氧氮氩等普通气体领域,依托固有的区位优势,份额保持稳定,根据和远气体公司公告, 公司在瓶装气市场在湖北省占有 70%的市场份额,是湖北省的瓶装气龙头,随着经济复苏, 公司将受益于湖北省的工业客户需求增长,我们预计公司普通气体有望未来三年稳定增长, 预计 23-25 年营收增速达到 20%/20%/20%。考虑到公司的规模经济带来的价格优势,毛利 率预计稳定在 35%。

工业化学品及新型材料:公司生产的工业级化学品主要包含工业级液氨、氨水、氯化氢、 盐酸、正硅酸乙酯等,可用于钢铁、化工、医药等,2021 年底,公司潜江电子特气产业 园的液氨和高纯氢主体项目建成并开始试生产,现已投产液氨等部分产品。我们预计潜江 电子特气产业园的投产将为公司带来新的营收贡献,预计工业化学品及新型材料业务 23-25 年营收增速达到 60%/40%/30%,预计毛利率稳定在 11%-12%。

特种气体:公司宜昌和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预计在 2023 年上半年陆续建成投产,考虑到 下游市场空间大,国产替代需求迫切,我们预计新产能的投放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增长。 预计特种气体 23-25 年营收增速达到 450%/180%/100%,毛利率参考华特气体、凯美特 气、金宏气体、中船特气,预计维持在 30%左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